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

關於本站

話說從頭

第一次開設這一門課程是89學年度第二學期(2001年2月至6月),為的是替心理系培養網路人才。本來是開設C語言的課,但似乎對21世紀的心理學系大學部同學可能不太實用。所以利用手撰寫網頁、敲敲Unix指令等等來讓系上同學先體驗網路及電腦的基礎,也讓同學知道電腦不是只有Windows系統,上網不是只有IE。同時也要宣傳開放原始碼運動(Open source software movement),認識網際網路發展路上的無名英雄們!換言之,這個課程是高手訓練入門班,我介紹一些個人認為重要的網路素養及初步技能,希望讓同學由此進入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無底洞 :p

轉機就是危機

我推了一些年輕的肝到網路這個坑,到98學年度,事情有所變化。變化就來自外面,因為在這個之前的幾年,通識教育中心改了通識課程架構(這個東西經常改,始終改不出所以然是另外值說說的故事,有空再寫),希望每一個學院要推出所謂的「深化」通識課程給該院的同學們來選修。那時我們心理學系在「健康科學院」,是一個很多系的學院,所以本來就可以提供夠多的深化通識課程給同學。但,出現了某一位「長官」,突然一句:每一系都要提供深化通識課程。當時身為系主任的我,將這議題帶回系上討論,當然沒有人願意認領這樣的要求,最後決議就由系主任解決(簡直是霸凌)。因此,從99學年度開始把這一門課改裝成一門深化通識課程。

危機就是轉機

在101學年度(2012年)本學系改隸屬於「人文社會科學院」,當時通識中心也是這個學院當中。長官、院長也是通識中心主任,決定廢除深化通識課程。要把所有通識課收回由通識中心安排,也改變同學接受通識課程的架構。因此我這一門課又要脫離通識課程,回到單純本系選修課程。
但是物換星移,在還在系選修時的2009年,經過了9年的時間,網路環境大大地不同了。2009年同學們剛用Facebook不久,還有一堆同學在瘋「無名小站」。Line還沒出現,也沒有這麼多長輩上網。真的還不到十年,變化之大實在不可同日而語。
但因變化大、變化快,更需要讓同學培養出應對的能力與態度。所以,我還是決定「舊瓶裝新酒」,讓這一門課復活!

大架構

本課程包括4+1個部分,4大部分有:歷史、技術、人(心理與社會)及實作,另再加一個部分是綜論。
歷史是告訴同學,電腦及網路發展的歷史,同時也在其中點出對於心理學的影響及心理學影響到的地方。歷史最後也會來預測未來,因為我們的社會,一直延續著從以前到未來的路。回顧來時路,自然可以見到未來可能的方向。
技術部分都是屬於入門級的內容,主要讓同學知道,各種電腦網路背後都會有「原始碼」。同時簡單理解一下,為什麼會有這些。技術不會太深入,一方面時間不允許,另一方面我能力上不足來「教」那些技術。真的要教,一定要會得很專精,我還沒到 :) 。
人的部分,就是有關網路、電腦的社會及心理層面的事情。不管電腦或是網路,最後還為人所用,人在用、社會也在用,使用當中因人、因社會而有一些與原先設計電腦、網路的目的可能會有很不一樣的現象。我期待能由一些心理學的層面來討論這些。
實作主要是第二大部分講的技術,讓同學實機操作。例如:遠端簽入、Unix shell的command line 界面、正規表示法(Regular Expression)、HTML、CSS3等等。也讓同學在網路當中學會好好的表現自己。
以上四大部分,其實不少重疊的地方。所以學期初、中及末,會加入綜論來整理。
這幾天(2018年1月29日開始到2018年2月5日),努力整理一些東西。也把期中考週之前的課程內容大致準備起來了。期中考週之後也大概安排好了,但我會視實際同學情況再做調整。

總之,歡迎入坑的同學一起來 :D 

簽到

我是朱庭儀 http://psychologysky.blogspot.com/